当前位置:晟景文旅 > 文旅百科

乡村文化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做好三个重点!

时间:2022-03-14 15:50 浏览:910

不断满足农村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护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加大对创意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强做优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文旅、农旅融合,加强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服务团队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多元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乡村文化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做好三个重点!

1.选择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宣传方式。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有效措施,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依托村规民约褒扬好人好事,声讨不道德失范行为,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组建基层宣传队,以农民视角为切入点,用通俗的方式教育农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让农民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思维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遏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大手大脚、随大流、随大流等陈规陋习,阻断各种错误思想在农村的蔓延。乡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应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其道德教育作用,引导农民善良、孝顺老人、热爱亲人、重义守信、勤俭节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者文化,吸引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以乡愁为纽带,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把乡村文化繁荣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定走乡村文化繁荣之路,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按照标准、网络、内容、人才的要求,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三农”题材文学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乡村文化建设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导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户”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农村文化。大力发展新产业、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产前、产中、产后文化向农业的传播和融合。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开辟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3.注重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农村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文化现象,是村民的精神家园。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广大农村,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遗传密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国农耕文明优秀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让历史悠久的中国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独特魅力和风采。重视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开展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优秀历史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教育群众、净化民风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展示农村地方特色文化的平台,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语: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挖掘本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健康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