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晟景文旅 > 文旅百科

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是什么?城镇化发展很关键!

时间:2022-03-07 15:10 浏览:78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我们应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构建和探索新的路径。那么,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是什么?城镇化发展很关键!

一、重新认识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性。

城市化是人类应对贫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共享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以集聚、规模和连通为特征的城市化已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寻求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的战略选择。城市化确实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在全球公共安全风险面前,城市所隐含的高社会成本和高稳定风险,使其在疫情中极其脆弱。因此,除了经济效率,还需要将安全纳入城市发展的目标函数。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单纯由经济效率思维决定的大城市化模式,选择规避风险、有利于应急管理的城市化道路。既有效率又能规避风险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化解疫病风险,又能分享经济红利,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发展模式。因此,促进县和中心镇的发展是人口大国应对疫情风险常态化的重要策略。

二、以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特大城市城市病突出、中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还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要强化县城作为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城乡振兴融合发展。

1.以城镇化诱导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县城相对于大城市,准入门槛(如房价、生活成本)较低,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与县城场乡村紧密衔接,既能规避人口远距离迁移的社会文化风险,又能兼顾农忙时期的耕作和劳作活动,有效降低耕地抛荒弃耕的可能性,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农民就近转移有利于农民企业家的形成,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小农户融入分工经济,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2.以城市化引导要素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绩效。农民进城后,其乡村宅基地往往处于利用率较低甚至完全闲置的状态。事实上,“空心村”的普遍存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乡村社会安全风险。受城乡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以往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民进城务工未能对宅基地置换和整合产生足够的动力。依托县乡地缘相近的优势,以及地方投资的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工业和非农产业,可以扩大建设用地需求,从而加速宅基地的置换和整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3.通过城镇化聚集人力资本,促进乡村经济业态转型升级。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避免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对于有工作偏好的劳动力来说,在县城工作既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又能兼顾家庭责任,比如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所以具有吸引力。县域发展在保障农民可持续生计、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还可能促使企业家发现县乡两级潜在的投资机会,进而有效组织各种资源,推动融合农业服务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提供产品和要素的功能,促进人文、生态、休闲、养生等多重价值的开发和产业化,帮助农民获得功能性增收。

三、城市化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先事项。

加快构建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积极因素和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县城和中心镇增长极作用,激发农村活力,既是应对复杂地缘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的“稳定器”,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加速器”。政策实施的要点是:

1.科学布局和功能开发。树立“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科学理念,充分发挥县域人文、生态的比较优势,挖掘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建立科学的县域发展目标定位和县域发展规划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包括特色产业园区、居住商业区和农业观光休闲区,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兼顾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2.三产融合立体发展。相对于城市景区和旅游景区可能造成的高密度人流,县乡村的疫病流行风险更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更容易避开人流高峰,从而成为城市居民在疫情易发期放松身心的重要选择。鼓励特色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服务等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生成,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维价值功能,可以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从业人员收入,从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补齐农村消费短板。

3.优化结构自主发展。考虑到高流行期的贸易限制和由此带来的粮食供应风险,需要统筹县乡两级农业资源,根据人体营养需求改善农产品结构,确保疫情隔离期居民的膳食需求能够高度本地化和自给自足。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升级,将为投资提供重要动力,从而形成以“投资-民生-内需”为主线的安全导向的内生发展格局。

4.服务升级信息开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流程对城市化导向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进一步激发供给侧活力,加快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其在城乡、区域间高效流动。搭建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工作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和网格化管理策略,构建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县城和中心镇居民实现户籍迁移、教育资源获取和医疗养老资源共享。

结语: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率。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协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