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旅游公路设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是我省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之一,旅游公路又是交旅融合典型产物。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交旅融合试点任务加快落实,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围绕“建成一系列交旅融合精品,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指南,建立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的试点目标,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指南》是在系统收集梳理总结分析国内外旅游公路建设经验,特别是我省川九路、理亚路、G318最美景观大道等典型旅游公路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指南》编制过程中,邀请了国内知名公路与旅游规划设计院的权威专家,先后召开了3次咨询论证会,并征求了全省21个市州交通运输局及文旅部门意见,形成了《指南》试行稿。
《指南》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划内旅游公路新建、改扩建及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的专项工程。《指南》所指旅游公路主要包括普通国道、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有旅游服务需求的高速公路和专用公路可参照使用,对于纳入非交通行业管理的旅游公路,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指南》主要包括范围、基本规定、总体设计、五大系统(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景观与环保系统、信息与管理设施系统)及附录等内容。在遵循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对旅游公路区别于普通公路的部分提出了原则要求和设计指引,重点回答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旅游公路。
《指南》分别从旅游公路的定义、功能、分类、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南》指出旅游公路是拥有自然、文化、历史、视觉或游憩价值,且公路旅游价值达标,同时具备交通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公路。《指南》通过对公路旅游价值进行评价,将旅游公路分为通景区型、目的地型和复合型旅游公路,并对三类旅游公路采用的技术标准提出了要求。
2.如何体现四川特色。
《指南》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特色突出”的原则,坚持高原山区和平原丘陵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并重、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注重展示与强化公路沿线的旅游价值,灵活配置各类设施,提升游客在旅游交通中的体验。
3.如何进行旅游化提升。
《指南》以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注重路域景观打造、合理设置信息管理系统为重点,针对慢性系统中慢行道设置与设计,服务设施系统中服务区、停车点和观景台的规模与设计,景观与环保系统中主体工程与路域景观和绿化设计,信息与管理设施系统中信息感知、管理和支撑保障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另外,《指南》在附录中明确了旅游公路项目策划、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价值评价、旅游公路总体设计要求及服务设施设计流程等内容,并列举了旅游公路常用路基护栏形式、典型边坡绿化及景观设计等示例,以指导旅游公路设计。
近几年,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四川省交通建设方案》、《提升川藏南线暨理亚路服务设施实施方案》和《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规划了近3000公里不同类型旅游公路,为《指南》应用创造了广阔的实践条件。
《指南》将填补我省旅游公路设计领域的空白,全面系统指导旅游公路策划与设计,以期达到旅游公路“策划有思路,设计有依据,建设有参考,管理有支撑”目的,为打造高品质的旅游公路提供技术支撑。
| 素材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发布,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
| 素材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